山西临汾警方破获29年前命案积案******
中新网临汾2月3日电 (记者 李庭耀)记者3日从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获悉,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临汾警方破获一起29年前命案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某。
1994年6月23日凌晨1时许,临汾市尧都区兵站路芦氏庄某旅店发生一起杀人案。案发后,公安机关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案件侦破工作。
经初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作案后,李某某连夜逃离,不知去向。29年来,警方从未放弃对该案的侦破工作。近年来,临汾警方开展命案攻坚,重新梳理命案积案。
1年多来,警方多次对该案进行走访调查,寻找新的线索。春节前,临汾警方前往北京进行侦查,还于春节当天截获重要新线索。
1月27日,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男,50岁,临汾市襄汾县人)在北京市被抓获,并于1月28日凌晨被押解回临汾市。至此,芦氏庄“1994.6.23”杀人案告破。
“李某某在住店期间与被害人产生矛盾,欲进行报复,争执过程中持刀杀人。”办案民警告诉记者,29年来,李某某隐姓埋名,使用编造的姓名,流窜山西、黑龙江、北京等地,以打零工为生。
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完)
古埃及木乃伊制作处理所用防腐剂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新配方******
中新网北京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古埃及木乃伊制作处理如何使用防腐剂?防腐剂有何配方?这些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并吸引考古学界持续聚焦研究。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北京时间2月2日凌晨上线发表的一篇考古学研究论文透露,研究人员最新鉴别出古埃及人用于保存不同人体部位的特定化学物质混合物的配方。这项发现基于对埃及一处古代防腐剂工坊的分析,将推进人们对古埃及木乃伊制作处理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根据研究成果绘制的有牧师在场的地下室防腐处理场景(Nikola Nevenov绘图)。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据介绍,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过程漫长而复杂,涉及使用多种不同防腐物质,当下对防腐物质的知识主要来自古代文献和对埃及木乃伊有机残留物的分析。虽然此前的分析已成功鉴定出多种防腐用物质,但各种成分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和总体程序,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明确。
为此,最新发表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德国图宾根大学马克西姆·拉格奥特(Maxime Rageot)和共同通讯作者、德国慕尼黑大学菲利普·斯托克汉默(Philipp Stockhammer)与同事及埃及等合作者一起,对31个从埃及塞加拉(Saqqara)一个防腐工坊找到的陶瓷器皿进行分析,该工坊可追溯至埃及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525年)。
塞加拉墓地项目挖掘区(图源:图宾根大学塞加拉墓地项目)。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此次研究的这些器皿上刻有防腐的指示文本(如“放于头部”或“包扎/以之防腐”)和/或防腐物质的名称。同时,这些器皿还含有防腐物质的残留物。所有这些信息使研究者能够理解在木乃伊制作流程中使用了哪些化学物质,以及它们如何混合、命名和应用。例如,论文作者发现了3种不同混合物(其中含有的物质包括榄香脂、黄连木树脂、刺柏或柏的副产物及蜂蜡)专门用于头部的防腐,还有用于清洗身体或软化皮肤的其他混合物。
论文作者进一步将残留物分析鉴别出来的混合物和铭刻标签作比较,他们发现,通常对古埃及词“antiu”译为“没药”或“香”可能有时是错的,因为在工坊里它不是指某个单一物质,而是一种混合油脂的芳香油或焦油的混合物。
《自然》同期发表同行专家的“新闻与观点”文章指出,许多防腐物质来自埃及之外,包括黄连木和刺柏产物可能是从黎凡特进口、榄香脂可能来自南亚或东南亚雨林。这表明,古埃及的木乃伊制作在促进与地中海和更遥远地区的长距离贸易中也发挥作用。(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